4月4日为清明节气。《岁时百问》中提及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《黄帝内经.素问.阴阳应象大论》中写道:"寒气生浊,热气生清。"从立春到清明整六十天,其间经过雨水、惊蛰、春分,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,自然界阳气生发,养生重点在养阳。
清明前后应如何养生呢?
夜卧早起,适当运动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"四气调神大论"提到: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”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,人们应当晚睡一点、早起一些,舒缓形体,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。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,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,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,量力而行,合理选择,可选择踏青、慢跑、荡秋千、放风筝等。
饮食合理,重在养肝
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。中医认为,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肝气当令,影响脾胃,此时的饮食需要变一变了。
1. 清明前后少吃凉食,过多的凉食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不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;
2. 清明前后可以多吃甘辛食物来滋补脾胃,既有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,也对肝气的疏泄有帮助,如肉类、鸡蛋、麦片、牛奶、新鲜蔬菜、萝卜、菠菜、山药、荞菜及水果、菇类、姜、葱、蒜等食物。
3. 春季阳气生发,各种降火茶能让五脏降火。莲子降心火,野菊花降肝火,绿豆粥将胃火,梨水降胃火等。
4.清明可适当服一些适当的滋补之品,如银耳,能润肺生津、养阴柔肝。春升之季,常服银耳,可收到柔肝养肺的功效。
注意保暖,预防生病
春季乍暖还寒,细菌病毒容易滋生,是感冒的高发期。在外游玩踏青扫墓时要注意增减衣物、劳逸结合。衣着宜上薄下厚,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,以助人体生发,抵御外邪侵袭,才有助于身体健康。